轉眼時間2021年一季度已過去,材料漲勢并沒有得到緩解,反而隨著“臺灣巨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”以及“美國開動機器印刷美元”等突發事件,進一步引發了大量原材料漲價。據了解,近期包括芯片、PCB等在內的原材料價格價格持續巨幅上漲且供應緊張,給LED屏企經營帶來更多挑戰。
與此同時,在市場上大家都在忙著搶貨、囤貨,等待旺季市場的第1輪引爆,期待這一輪的囤貨動作,可以在今后幾個月的市場上“賺到錢”;另一方面,市場消費仍然低迷和乏力,特別是很多線下經銷商渠道,消費需求并沒有完全恢復,但奇怪的是,大家對于這一局面都不著急,似乎都在等待并期待著接下來的市場爆發。
這種現象,一方面是,大家普遍都清楚這一輪原材料上漲周期并沒有結束,短期肯定不會結束,因此一直保持著高度的信心和投入態勢;二是,大家對于接下來Micro/Mini LED等新產品以及文旅產業、細分市場等預期市場消費充滿期待,畢竟在經歷去年的消費壓抑后,剛需的反彈和換新的需求,激勵著LED屏企的一輪隱藏數月的斗志和熱情。此外,當前差異化產品和應用的增多,也給LED顯示屏溢價帶來可能性。
一直以來,為應對原材料價格飆升,LED屏企一方面通過優化材料供應端化解成本壓力,另一方面改善生產機械化程度,提高效率同時降低成本。而尋求一個“差異化的溢價元素”,則成為屏企重新奪回定價權的戰略手段,比如疫情期間大火的會議大屏市場。
通過增加智能化、收納性、集成性等功能差異,已經成為LED屏企彎道超車的一大法寶。目前,包括智慧透明屏、智能創意商顯、智能景觀照明等場景的應用,與傳統LED顯示屏產品相比,更能滿足市場個性、差異化需求。當前,越來越多的LED屏企通過設計、品牌、細分品類、工程零售化、年輕化、技術,探索差異化,給其產品溢價帶來了更多可能性。
事實上,中國LED顯示屏行業發展到現階段,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和價格戰已經疲憊不堪,而要改變這一格局,走差異化道路是必然的。某種角度上說,每個不同時期的行業困局,都是一次優勝劣汰,倒逼行業除舊革新的大洗牌,面對當前的原材料瘋漲,同樣也是如此。LED屏企想要提高抗風險能力,需要改善生產流程、經營管理,要把產品附加值提上去。比如,有的企業做智能顯示解決方案、做個性化定制,在產品質量足夠好的前提下,即便是漲價,也有客戶搶著下單,那么原材料漲價對它的影響就會大大降低。
中國LED顯示屏制造業以往是規模經濟,靠量取勝,而進入新時代后,LED屏企需要更多考慮如何提升產品的價值,以質取勝,才能在風云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占據優勢地位。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圖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。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的,請及時告知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,停止繼續傳播。